当前位置 :

展览简介

数字展览

媒体报道

  •     1937年,日军全面侵华,中国人民开始了抗战的艰苦岁月。烽火岁月中,中国大学为“保全国家元气”而四处迁址,在艰难困苦和颠沛流离中不断发展强大。一批批的青年与导师们冲出沦陷区,去建造战火纷飞下的另一座校园。

         这一时期,中华民族在危亡关头也不忘用文化武器进行抗争和拼搏,其中的人、学校、思想、言行、著作都透露出历史的痕迹与光辉。

  •     重庆,因嘉陵江古称“渝水”,故简称为“渝”。抗日战#a30014#a30014#a30014争爆发后,1937年12月重庆正式成为民国战时首都。抗日战争使重庆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后方经济中心。当时,重庆的工厂数占大后方的31.7%,居全国第一位。与此同时,彼时的各大高校也纷纷迁址重庆。

       2016年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:重庆处在“一带一路”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,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。

  • 抗战历史——回望近代中国的烽火岁月,铭记历史,创造未来。         

    城市历史——再现重庆的历史文脉和旧事场景,感受城市的文化厚度和深度

    中国现代艺术史——对中国现代艺术史进行再书写,发掘和突出这一时期川渝地区在艺术创作、教育、传播上的贡献和成就。

视频简介从“艺术地理学”视角切入,重点观照重庆特殊的空间、地理、人文与本时期美术院校、艺术家、艺术作品、美术展览、美术报刊、社团之间的互动共生关系。以重庆地图为蓝本,运用 GIS 系统呈现可视化艺术地图,为重庆版图上的中国现代美术提供一种既可身临其地,又可远观沉思的在场与感知方式。